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的独立检查、监控和评估机制,旨在为管理层提供服务。其目的是确保内部控制措施的充足性和有效性,验证会计和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合法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并对企业的运营绩效和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
外部审计则是由审计部门或专业审计机构派出的审计人员,对一个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独立评估,以确保其合理性、合法性、准确性、真实性和益处。这种审查既可以是国家审计部门对组织的官方审查,也可以是社会审计机构中的审计师或注册会计师对组织的经济活动的专业评估。
防止审计风险:正确的评估重要性可以显著降低审计风险,从而确保审计的高质量。在基于抽样的审计中,审计师对未被审查的部分需要承受一定风险,这个风险与他们如何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直接相关。较高的重要性水平会导致较低的审计风险,而较低的重要性水平则意味着较高的审计风险。
提升审计效率: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被审计企业规模的增长,审计工作面临着更为严格的标准。在这种背景下,审计师越来越依赖于审计抽样。确定各种交易和账户余额的重要性水平对于选择抽样规模和评估结果变得至关重要。利用重要性的概念,审计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做出决策,从而提高审计的整体效率。
降低审计成本: 考虑到审计的费用和时间限制,审计师需要在成本和效果之间找到平衡。利用重要性的原则,审计师可以有效地减少某些审计步骤,缩小审查范围,并将重点放在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用户决策的关键区域,从而实现更为经济高效的审计。
当企业参与重大经济交易时,需要进行审计。这包括涉及大笔资金或重要财务交易的情况。
当企业需要进行年度审计时,通常是法律法规或合同规定的要求。
在某些行业中,需要进行审核以满足行业要求。这些行业可能包括动漫企业,需要进行认定、复核以及资质升级,或者高新技术企业需要通过审计来满足认定要求。
当企业需要向投资人、债权人或政府部门提供财务信息时,通常需要进行审计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当企业内部需要合并或汇总财务信息时,审计可以帮助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特别是对于集团性母子公司或总分公司。
防护与预防功能:通过对会计操作的持续监控,内部审计有助于加强组织的内部管理和控制。这可以及时地识别并纠正潜在的问题,密封管理的缺口,降低财务损失,确保资产的保全和真实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服务与增效功能:作为企业中的一个关键部门,内部审计与企业的日常运营紧密相连,因此其工作流程更为高效。内部审计可以助力企业优化管理流程,发掘潜在机会,削减成本,并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评估与验证功能:内部审计起源于对经济责任的托管需要,是分权管理体制的结果。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展和管理层次的增加,对各部门的业绩评估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内部审计的过程,可以为各部门的操作和业绩提供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实现其评估和验证的目标。
对各项政策和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视,并为部门或单位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揭露管理中的弱点,推动部门或单位建立更强的自我管理和约束系统。
推进部门或单位优化其业务或生产流程,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
监控部门或单位在承担经济责任时的执行情况,确保其经济利益不受侵犯。
确保财产的安全,并助力部门或单位的资产保持其价值甚至实现增值。
针对组织内部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提供审计服务。
内部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并由专门设立的部门或专职人员来执行。
与外部审计相比,审计流程更为简洁。
审查内容涵盖了组织的多个经营领域,具有广泛性。
重点对组织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审查。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能够随时开展审查活动。
预防和保护作用:内部审计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加强组织内部的管理控制体系。这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从而防止潜在的管理漏洞,保卫组织的资产安全和完整性。同时,它还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促进服务作用:内部审计不仅仅是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它还能积极参与组织的经营管理改善。通过审计的洞察力,它可以帮助组织发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组织的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评价和鉴证作用:内部审计有助于对组织内部各部门的经营活动进行客观和公正的评价。这意味着审计可以提供有关组织内部运作的准确评估,从而为决策制定和改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实物审计:这种审计关注的是具体的实物,如库存、固定资产或现金资金等。它主要考察这些实物在某个时间点或一段时间内的状态和情况,例如进行库存盘点审计、固定资产建设与处置审计,以及资金收支审计。
账务审计:这种审计侧重于审查因提供或销售商品或劳务而涉及的债权债务情况。它关注债务的产生依据、期间过程和某一时间点的状态,如账期审计、回款周期审计,以及坏账审批审计。
规程审计:这类审计关注的是制度、计划、任务、标准、流程等的执行过程和结果。它考察了这些规则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例如目标完成审计、采购审批流程审计、供应商入围政策执行审计,以及折扣授权与审批审计,还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责任人审计:这种审计以经济责任人为中心,审查他们在一段时间内承担的经济责任和期末状态。这可能包括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以及责任人在达成目标和成本方面的审计。
审计方法包括多种方式:
顺查法:按照经济活动发生的顺序以及会计核算的程序,逐一审查和分析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
逆查法:相反于经济活动进行的顺序,首先审查会计报表,以发现潜在的错误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依次审查和分析报表、帐簿和凭证。
抽查法:使用不同的抽样方法,如等距抽样、随机抽样、PPS抽样,从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对象中随机选取一部分进行审查,然后根据审查结果推断整体是否存在错误和问题。
审阅法:通过仔细审阅和检查会计记录和文件,以确定其准确性和合规性。
分析法:通过对财务数据和信息的深入分析,揭示潜在的问题和趋势。
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法:审计人员在内控制度和重要性水平的评估基础上确定审计样本,如果对某个样本存在疑虑,可以扩大样本数量或对特定样本进行详细审计。
效益评价审计法:通过评估审计活动的效益和成果来确定审计的有效性和价值。
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定义,内部审计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确保企业内部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确保企业的资产核算体系完备,以确保资产不会受到任何损失。
对会计、财务以及其他控制职能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确保它们的运作健全和有效。
确认企业的政策、计划和规章制度是否得到严格执行。
评估各个部门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
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建议,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运营和管理。
内部控制审计:首要任务是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以确认是否存在漏洞。这可以通过检查凭证来进行,以确保公司的付款审批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这种审计有助于不断完善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填补漏洞,并防范潜在问题。
账务处理审计:需要关注账务处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对于小型公司,建议全面检查凭证;对于大型公司,建议着重关注重要性层次,从报表到科目层次逐级审查。审计的重点是确保账务处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同时检查相关单据的充分性、合法性以及是否能够合理解释经济业务。
税务审查:审计人员需要审查潜在的税务风险,并提出警示和整改建议。他们还需要关注税务筹划的潜在空间,如果必要,提出税务筹划建议。这需要审计人员对税务法规非常了解,以确保会计处理符合相关税务规定。
财务分析:通过对报表和财务指标的分析,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审计还包括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以发现可能存在的经营管理问题,如资金流与项目拓展不匹配、不合理的利润分配导致过多纳税等。审计人员会提出问题和风险,并提供整改建议,有必要时可出具管理建议书。
高层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人员会审查中高层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和绩效,以及高层离职等情况,进行特殊审计。
收购和兼并前期调查:在收购和兼并项目之前,需要进行前期调查工作,以评估潜在的风险和机会。
外部审计的必要性体现在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准确性和效益进行审查,以确保审计活动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这包括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两个方面。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外部审计在鼓励企业诚实经营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它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和管理机构的关注和重视。
强化内部控制:外部审计在内部控制评估方面扮演关键角色。通过外部评估,它有助于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由于外部审计不受公司的影响,只对国家、社会和法律负责,因此具备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鼓励诚实经营:外部审计实际上是对企业内部虚假和欺骗行为的系统检查。它鼓励企业诚实经营,因为审计结果是客观、公正、可信的。这对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和管理层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需要真实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审计监督体系的完善: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在审计目标上是一致的,两者是审计监督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具有预防性、经常性和针对性,为外部审计提供了基础。而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专业性则对内部审计起到支持和指导作用。因此,两者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审计体系的完善。
获取资料授权:外部审计具有权力要求相关企业提供各类文件和资料。
资料审查:审计团队对提供的文件和资料进行仔细审查。
审计报告和建议:审计团队编制审计报告,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资本验证:有时需要验证企业的资本情况,出具验资报告。
审计流程: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开展审计工作,并严格保守审计事项的机密性,对审计委员会负有责任。
合作意向确定:企业与第三方审计机构确定合作意向。
风险评估:审计机构评估企业的经营环境和潜在错报风险。
审计服务协议:评估通过后,审计机构与企业签订审计服务协议。
审计计划制定:审计机构组建审计小组,详细了解被审计企业的情况,以制定审计工作计划。
外部审计实施:审计人员入场,推动外部审计工作的实施。
审计报告生成:根据审计期间形成的工作底稿,编制正式的外部审计报告。
财务报表审计:这一领域关注被审计企业的各种财务报表。审计机构会检查这些报表是否按照公认的会计原则和统一的会计制度编制,是否遵循一贯性会计原则,以确保它们真实、公正地反映了企业在审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税务审计:税务审计涉及审计机构对企事业单位和纳税人的应缴税款进行的审核和稽查。审计人员会检查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合法纳税,是否存在偷税、漏税行为,以及纳税的依据是否真实和计算是否正确。
清算审计:清算审计主要关注企业在清算期间的债权债务清偿情况、资产变现情况,以及清算期间的收益、损失、费用支出情况。审计的目的是确认清算企业是否合法、公开、公正地进行清算活动,并对清算结果提出合法、公允的审计意见。
离任审计:离任审计涉及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高层管理人员在整个任职期间承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查和评价。这包括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两个方面,前者关注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后者则评估资金运行效果和效率情况。
验资审计:验资审计,又称为出资审计,是审计机构受委托,派遣专业验资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注册资本进行审查的过程。它旨在验证企业注册资本的具体数额,通常发表专业验资报告。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主要具备预防性、经常性和针对性的特点,为外部审计提供了基础信息,可以作为辅助和补充。外部审计则能够为内部审计提供支持和指导。然而,由于它们在机构地位上存在差异,因此在独立性、强制性、权威性和公证作用等方面也存在不同。
审计性质:内部审计是由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执行的内部审计监督,主要对本单位负责;而外部审计是由独立的外部机构作为第三方执行的鉴证活动,对国家权力机关或社会公众负责。
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在组织、工作和经济方面受本单位制约,独立性受到限制;而外部审计在这些方面与被审计单位无关,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审计方式:内部审计通常根据本单位的安排进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而外部审计大多是受委托执行的,执行程序较为标准化。
工作范围: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涵盖单位管理流程的各个方面,包括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等;外部审计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财务流程和与财务信息相关的内部控制方面。
审计方法:内部审计方法多样,可以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外部审计侧重于财务报表审计程序。
服务对象: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是本单位的负责人;外部审计的服务对象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各相关利益方。
审计报告作用:内部审计报告通常作为本单位经营管理的参考,不具备鉴证作用,不对外公开;国家审计通常需要公示审计结果;社会审计报告需要向社会公众公开,具有社会鉴证作用。
审计对象:国家审计主要关注政府、事业单位和大型骨干企业的财政财务收支和资金运作情况;社会审计对象包括盈利和非盈利单位;内部审计关注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
审计权限:国家审计代表国家利益,具有审查和处理违法违纪问题的权力;社会审计只能对委托人指定的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和鉴证;内部审计有审查和处理权,但其内向服务性质限制了其强制性和独立性。
审计监督性质:国家审计属于行政监督,具有强制性;社会审计属于社会监督,企业与社会审计组织之间是自愿选择的关系;内部审计是单位自我监督。
审计准则:国家审计遵循国家审计准则;社会审计遵循独立审计准则;内部审计遵循内部审计准则。
翻页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正.
相关专题推荐
工商财税顾问
相关栏目
热门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