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专门设立的部门,它的核心职责是检查和评价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风险管理程序以及遵守法律的情况。由具有独立地位的专业审计人员来执行这些任务,他们通过仔细审查组织的运作方式、财务报告和各项业务流程来确保内部控制措施的有力执行和风险管理的有效运作。内部审计工作还涉及确保组织按照相关法律和内部规章行事,并严格执行公司的政策和程序。作为组织管理和控制风险的关键手段,内部审计有助于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高效和持续发展。
内部审计区别于外部审计,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它主要为所在组织的经营和管理提供审计服务;
这项工作由组织内部独立的部门或专业人员执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的程序更为简化;
审计的内容广泛,涵盖了组织所有的运营活动;
特别关注对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开始审查工作。
内部审计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
财务审计:这部分关注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资产和负债、股东权益以及收入和支出等进行审查。
经营审计:涉及对公司物资的采购、生产流程、技术效率、资源使用、成本控制、库存和销售情况的评估。
管理审计:专注于评价公司的管理层及其不同部门的运作效率。
风险管理:监督和评估公司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并评价公司在管理、运营和信息系统方面面临的风险。
内部审计是一项在公司内部实施的,旨在为管理层提供独立的评估和建议的活动。
内部审计的作用:
预防和保护:通过加强管理和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帮助及时识别并纠正错误,预防管理上的缺陷,从而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它也保障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服务和提升:内部审计通过提供建议帮助改善业务运营,激发组织的潜力,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组织的发展。
评价和鉴定:内部审计能够对组织内部的运作提供一个客观和公正的评估,帮助形成关于不同部门绩效的审计意见和结论。
内部审计的权限包括:
要求相关部门及时提供工作所需的计划、预算、报表和其他必要文件或资料。
审核各种财务凭证、账目和年度决算,并对现金和其他财产进行检查,同时测试财务会计软件,查阅相关文件资料。
审查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并对成本管理软件进行测试。
对审计过程中涉及的事项进行深入调查,并要求提供相应的文件和证明材料。
在得到部门或单位领导的同意后,对正在发生的严重违法财经规定和浪费资源的行为,可以立即作出停止的决定。
如果有人阻碍审计工作或拒绝提供所需资料,审计人员可以在获得单位领导的批准后,采取必要的暂时性措施,并建议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对管理和经济效益进行检查,并提供建议以改善管理和提升经济效益。
检查财经法规的执行情况,并针对违规行为提出纠正和处理的建议。
对于那些严重违反财经规定并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并根据规定报告给上级内部审计部门或审计机关。 此外,部门或单位的负责人可以在其管理权限内,赋予内部审计部门经济处理和处罚的权力。为确保内部审计能有效行使职权,审计部门应定期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总结和评估职权行使情况,并向组织的高层管理层报告。
内部审计是一项持续的活动,不仅限于一次性的检查。它需要从企业高层如董事会、总经理、各级主管及管理人员的视角定期对公司的业务和管理进行详细审查,以确保这些活动的准确性和效率。内部审计的任务是持续监测企业运营中的变化,并及时识别潜在风险。通过这一过程,内部审计旨在检验和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效果,确保财务报告的精确和可信度,审核公司管理和运营的合法合规情况,并增强公司内部治理质量,为企业的稳定运作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在现代企业体系中,内部审计是构建有效管理制度的关键。由于企业的运营活动广泛涉及众多部门,如采购、销售、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投资和财务管理等,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控制系统来确保这些部门能够协调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显得尤为必要。为了保证企业制定的内控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并确保其效率和公正性,需要一个独立的部门来进行监督和检查。内部审计部门在这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持续的监督确保内控制度能够被正确地执行和遵守。
企业进行特定项目支出时,如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或研发项目,需要内部审计来确保费用的合理性和程序的规范性。内部审计负责监控整个过程,确保所有支出都是经济合理的,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并且保证所有票据都是合法的,没有超出预算的支出。
对于企业的年度预算和最终的财务结算,内部审计同样至关重要。它确保年度预算的制定既科学又合理,并且反映了实际情况。审计过程还包括监督预算的执行,以确保遵守国家和企业的相关规定、标准和定额,并验证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制度。当涉及到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中高层领导的经济责任时,内部审计扮演着关键角色。审计人员需对管理人员在任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资产状况进行审计,以避免他们离任时可能给继任者带来的经营上的困难。这种审计能够明确划分经济责任,促进管理层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按照审计对象存在的形态划分:
以实物为对象:对存货、固定资产或货币资金的时点状态或期间状况进行审计。如:存货清查审计、固定资产构建及处置审计、资金收支审计。
以账务为对象:对因提供、销售商品或劳务产生的债权债务的产生依据,期间过程和时点状态进行审计。如:账期审计,回款期审计,坏账审批审计。
以规则为对象:对制度、计划、任务、标准、流程等的执行过程及结果进行审计。如:目标完成审计,采购审批流程审计,供应商入围政策执行审计,折扣权限与审批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以责任人为对象:对经济责任人进行的期间责任、期末状态进行审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责任人目标成本审计。 理解上面这段话并改写他保持意思不变,要求语句通顺易懂。
审计方法多样,包括:
顺序检查法:这是从经济活动发生的开始,依照会计处理的步骤,一步步检查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
逆序检查法:与顺序检查法相反,先从会计报表入手,寻找可能的错误或问题,再逐项回溯到账簿和凭证。
抽样检查法:采用各种抽样技术(等距、随机或PPS抽样等),从审计范围内随机选取一部分来检查,以此推断总体的准确性。
审阅法:细致地审查会计记录和文档,确认其正确性和合规性。
分析法: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问题和趋势。
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相结合:基于内控系统评估和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样本,必要时对特定样本进行更详细的审计。
效益评估法:评价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成果,以确定其有效性和价值。
内部审计的工作过程是一套结构化的程序,旨在确保企业的管理操作得到有效和高效的执行。这个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和编写审计报告。
在第一阶段,即制定审计计划时,审计团队明确审计的目标和内容,并确定审计的焦点。接下来,他们规划具体的审计步骤和时间表,并与公司的领导层及相关部门沟通来确定审计的范围。最后,他们分配所需的审计人员和资源,并安排执行审计任务的具体工作计划。
第二阶段是审计的执行,审计人员将按照计划开展审计工作,运用各种方法如抽样检查、访谈、问卷、财务分析和文件审查,来进行全面的审查。这些方法帮助审计人员收集确凿的证据,识别管理上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最后一阶段是编写审计报告,这是整个审计过程的收尾阶段。在这一阶段,审计团队会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改进建议详细记录在报告中,以供管理层决策参考。报告将包括审计的范围、所采用的方法、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改进建议,以及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建议,确保管理层能够清晰理解审计结果。
内部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了必须的审计程序之后,对一个企业的运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宜性、合法性和效率性所作的书面评价。
内部审计报告的结构及主要内容包括:
审计概述:涵盖审计的目的、覆盖范围、关注的内容与重点、采用的方法、执行的程序和审计的时间表。同时,审计的依据也会被包括,这通常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标准。
审计发现:描述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关键问题和事实,尤其是关于企业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审计结论:基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事实,对企业的运营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的评价。
审计意见: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具体处理建议。
审计建议:对改进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提出的建议。
内部审计报告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客观性: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的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在审计结束后,依据经过核实的证据,形成并提出客观的审计结论和建议。报告应真实反映审计内容,不应评价那些因缺乏明确依据或事实不清晰而模糊不明的问题。
重要性:审计报告应聚焦于关键点,根据审计中发现的重要事项,合理评估审计风险,并确保不遗漏关键信息。审计评价应紧密围绕既定的审计目标,避免无谓地扩大审计范围。
简明性:审计报告的语言应明确且简洁。"明确"意味着报告内容应易于理解,提出的审计意见或建议应具有实际操作性,使被审计单位能够清晰地知道应当如何行动。"简洁"意味着报告应突出主要内容,避免冗长,只需清楚阐述关键点。审计报告还应包括审计的依据、目的和范围、重点以及标准等内容。
内部审计应当着重关注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内部控制审计:这是内部审计的核心,目的是检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存在缺陷。这通常通过审核交易支持文件来完成,比如审查付款和批准流程,以验证是否得到了恰当的执行。进行这种类型的审计能够帮助企业改进财务管理制度,修补可能的漏洞,预防未来的风险。
账务处理审计:这方面的审计关注账目的合理性和合规性。对于小型企业,建议全面审查所有的会计凭证;而对于大型企业,则建议集中关注那些最为关键的层面,也就是从整体报表到各个具体会计科目的审查。审计的主要目标是确保账务处理遵循了企业会计标准,并且相关的凭证和文件都是充分的、合法的,并且能够合理地说明相关的财务事项。
税务审计:审计团队负责检查可能的税务风险,并对发现的问题给出警告和改进的建议。同时,他们也会评估税务筹划的可能性,并在必要时提供建议。这需要审计人员对税法有深入了解,以确保会计操作符合税务要求。
财务分析:审计包括对公司财务报表和关键财务指标的分析,以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此外,还应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寻找管理上的问题,如资金流动不平衡或不合理的利润分配可能导致的过度税负。审计人员应当指出问题和风险,并提出整改建议,必要时还可以提出管理建议书。
高层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团队还会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和绩效进行审查,并在领导层更替时进行特殊审计。
收购和合并前期调查:在进行收购或合并前,内部审计需要进行初步的调查,以评估潜在的风险和机遇。
企业内部审计具有以下优势:
管理接近性:内部审计紧密结合企业管理,由于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目标、部门职能、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经营状况等方面都非常了解,因此他们更容易发现管理上的缺陷。稳定的审计对象也使得他们能够动态追踪企业的各种情况,及时准确地识别高风险区域和关键问题,并有目的地开展审计活动。
灵活性和成本效益:内部审计在时间、方法和方式上具有灵活性,成本相对较低,可以提高审计的效果和效益。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随时获取大量内部信息,他们能够减少资料收集和审计前调查的工作量。审计活动可以与其他项目相结合进行,从而降低成本,并能使用风险分析、控制评估、访谈、实质性测试等多种方法,以多角度、多环节地挖掘问题。
实用性和改进性:内部审计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并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管理。这些建议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提出改进管理和完善控制的方法。内部审计还可以对建议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有助于企业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降低风险,预防问题发生。
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它们都是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组织制度的框架下进行的。
在进行实质性审查时,它们通常采用的审计技术是一致的。在现场核实过程中,两者都会通过审阅合同、检查会计凭证、核实数据和采用统计抽样等标准方法来识别问题。
性质上的差异: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或专业人员执行的监督活动,它只对该企业负责;而外部审计则是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执行的验证服务,它对政府部门或公众负责。
独立性的差异:内部审计在组织结构、工作实施和资金上可能受到所在企业的限制,因此独立性有限;外部审计在这些方面与被审计单位无关联,所以独立性更强。
实施方式的差异:内部审计是按照企业内部的计划进行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外部审计通常是根据委托合同执行的。
工作范围的差异: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广泛,覆盖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等;而外部审计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财务流程和相关内部控制环节。
方法上的差异:内部审计的方法多样化,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审计技术,也可能包括一些外部审计的程序;而外部审计更注重财务报表审计程序。
服务对象的差异:内部审计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层;外部审计则服务于政府部门、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
报告作用的差异:内部审计报告主要供企业内部管理参考,不具有对外的鉴证作用且通常不公开;国家审计的结果除非涉及商业机密或其他敏感内容,否则会公示;社会审计报告则需向公众公开,对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公众负责,起到社会鉴证作用。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正.
相关专题推荐
工商财税顾问
相关栏目
热门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