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公司翼 > 创业专题 > 注册公司 >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区别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区别

公司翼 更新时间: 2023-12-12 17:21:27 1841人浏览

实际控制人的概念


实际控制人是指那些虽不一定持有公司股份,但却能够通过其他方式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个人或团体。这些控制方式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投资关系、协议或其他安排。这些人或团体可能通过决定公司的重大策略、影响董事会或高管层的任免等方式,对公司的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实际控制人有时也称为“幕后老板”,其可能是公司的控股股东或是通过其他方式如控股协议形成的隐名股东。


实际控制人的情形


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规定,实际控制人的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持股比例:当某一投资者持有公司超过50%的股份时,通常被视为公司的控股股东,从而可能成为实际控制人。

  2. 股份表决权:实际控制人可能通过实际支配超过30%的股份表决权来影响公司决策。

  3. 董事会成员选任:通过控制股份表决权,实际控制人能够决定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的选任,从而间接控制公司。

  4. 对股东大会决议的影响:实际控制人可能通过可实际支配的股份表决权对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

  5. 其他认定情形:中国证监会可能根据具体情况认定其他形式的实际控制。


实际控制人的表现形式


一、单一实际控制人


单一实际控制人是指一个主体,通过持有高比例的公司股权或对公司决策机构产生重大影响而形成的控制权。这种控制可能是通过直接持股或间接控制,如通过对股东会、董事会决议的影响力来实现。单一实际控制人可能会对公司的战略方向、财务决策、运营管理等方面产生决定性影响。


二、共同实际控制人


共同实际控制人的形成可能基于以下几种情形:


  1. 基于亲属关系:这种形式的控制通常发生在家族企业中,如夫妻、父母子女等亲属关系所形成的共同控制。由于血缘关系,亲属间往往具有较强的信任度,从而容易在公司治理中形成统一的决策。

  2. 基于一致行动关系:这种控制形式通常由多名股东形成,他们可能通过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或受同一主体的控制而共同行动。这些股东虽然各自独立,但在重要决策上展现出一致性。

  3. 基于事实的一致行动:在这种情形下,虽然股东间没有明确的协议或血缘关系,但在公司经营和管理的实际过程中,表现出一致性的行动。这可能体现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的一致性上,例如在董事及高管的提名、任免、日常经营决策等方面。


三、无实际控制人


在某些公司,可能不存在明显的实际控制人。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公司在决策上效率低下,经营管理存在不确定性。此外,这类公司可能更容易受到外部收购的影响,由于缺乏统一的控制力量,公司的控制权易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标准


实际控制人的认定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核心标准:


  1. 股份或表决权的控制比例:若单独或联合控制的股份、表决权超过公司持股最多的股东所行使的表决权,或达到或超过公司总股份的百分之三十,则可认定为实际控制人。

  2. 董事会成员选任的影响力:如果某个主体通过控制的表决权能够决定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的当选,则该主体被认为是实际控制人。

  3. 对公司政策的决策能力:能够决定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从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主体,也被视为实际控制人。

  4. 其他情形: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有关部门还可能认定其他情况下的主体为实际控制人。


控股股东


控股股东通常是一家公司的实际控制者。在有限责任公司中,控股股东是那些出资额占公司总资本的50%或以上的人。而在股份有限公司里,这个角色则属于持有超过公司总股份的50%的股东。即便某个股东的出资额或持股比例低于50%,如果他们拥有的表决权能够对股东大会的重大决议产生显著影响,他们也被视为控股股东。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负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这包括确立在重大事项上的决策程序、制定维护上市公司独立性的具体措施,以及明确相关人员在与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相关的工作中的职责、权限和责任追究机制。此外,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有责任保护上市公司的资产完整,不得侵犯上市公司对其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权。他们还应该依据合同约定,及时完成对于上市公司投入或转让资产的产权过户手续。


控股股东的认定标准


控股股东的认定基于其在公司中的出资比例和表决权的实际影响力。以下是对控股股东认定标准的说明:


  1. 持股比例: 控股股东通常是那些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出资额占资本总额超过50%的股东,或在股份有限公司中持有的股份超过股本总额的50%。

  2. 表决权的影响力: 即便某股东的出资额或持股比例未达50%,但如果其所拥有的表决权足以显著影响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决议,该股东也可被认定为控股股东。


对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认定还包括以下情形:


  1. 持股超过50%: 直接持有超过公司一半股份的投资者。

  2. 表决权超过30%: 能够实际控制公司超过30%的股份表决权。

  3. 影响董事会成员选任: 能够决定半数以上董事会成员选任的投资者。

  4. 对股东大会决议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控制股份表决权显著影响公司股东大会决策。

  5. 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况: 符合中国证监会特定认定的其他情形。


控股股东的分类


根据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实际控制能力,可将其分类为:


  1. 绝对控股股东: 这类控股股东持有超过50%的表决权股份,能绝对控制公司高层管理和经营决策。

  2. 相对控股股东: 即使持股比例未达到50%,仍能在实质上控制公司的高级管理和经营。这通常是指持股比例最高但未超过50%的第一大股东,或者是通过与其他股东的协议组合,共同拥有最多投票权的股东。


区别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区别


  1. 含义差异:控股股东是指出资额占公司总资本50%以上的股东。在股份有限公司中,则是指持有超过公司总股份50%的股东。即使持股比例低于50%,如果其表决权能够对股东会或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也可被视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可能并非公司股东,但能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其他方式实际支配公司行为。这种控制可能不直接反映在股份持有上,但对公司的经营和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2. 主体差异:实际控制人通常是自然人,但也可能是通过复杂的投资结构或协议安排控制公司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控股股东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控股股东的身份更加明确,通常在公司股东名册中清晰记录。

  3. 控制方式和条件:实际控制人是通过非直接股权的方式影响公司,如通过协议、管理层的影响或其他间接方式。控股股东的影响通常直接来源于其在公司的股权比例,通过正式的公司治理结构如股东会或董事会行使影响力。

  4. 信息披露要求:在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下,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信息需精确披露,并追溯到自然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其他最终控制人。这是为了增加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相比之下,控股股东的信息通常更容易从上市公司的年报中获得,因为它直接反映在股权结构中。

  5. 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存在对公司治理结构产生深远影响。控股股东的明确身份使得其在公司决策中的作用更加明确,而实际控制人的存在可能给公司治理带来更复杂的挑战,尤其是在信息披露、利益冲突处理和公司决策的透明度方面。

  6. 投资者和监管的考虑:投资者在评估一家公司时,需要考虑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影响,尤其是他们对公司经营策略和长期发展的潜在影响。同时,监管机构在制定和执行公司治理相关规则时,需考虑到实际控制人的角色和影响,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并确保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的不同方面


  1. 控股股东的地位通常与其持有的股份比例直接相关。在有限责任公司中,控股股东往往持有超过50%的股份;而在股份有限公司中,也是持有公司大部分股份的股东。相反,实际控制人可能并不拥有公司的股份或者持股比例很小,但仍能通过其他方式(如协议或间接控制)实际影响公司的运营和决策。

  2. 实际控制人的身份更为多样,可以是控股股东,也可能是控股股东的股东,或者是其他自然人、法人或组织。实际控制人的确定更多基于其对公司的实际影响力,而不仅仅是股权结构。

  3. 如果未能准确识别实际控制人,可能导致投资者无法正确判断公司的关联交易是否公允,以及这些交易是否会对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

  4. 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已成为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他们可能对公司的经营、财务状况和市场声誉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监管机构越来越重视识别和监控实际控制人的行为,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的公平性。


实际控制人认定的意义


  1. 对公司经营发展的影响:实际控制人的经营管理能力,包括资产状况、战略布局、市场敏感度和风险抵御能力,是公司经营状况的关键决定因素。其决策和行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际控制人的稳定性对于确保公司经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频繁的控制权变动可能导致公司战略方向不明确,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2. 维护公司及股东利益:实际控制人的行为对保护公司利益和维护中小股东权益具有显著影响。如果实际控制人滥用其控制权,可能会导致公司决策偏离公司和股东的最佳利益。对实际控制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制,有助于防止其对公司经营、财务和人事等方面的不当控制,减少对公司、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损害。

  3. 上市公司的监管角度:对于拟上市公司来说,实际控制人的认定对于保障后续投资者的权益安全至关重要。这涉及到投资者的信心和公司的市场声誉。实际控制人的身份、变动情况及其符合性是证监会在审核和监管上市公司过程中的重点。确保实际控制人符合发行上市的相关要求,有助于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公平性。

实际控制人的判断方式


  1. 对股东会/大会决议的影响:如果某个主体能够对股东会或大会的表决权施加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关于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方面,如公司重组、重大投资决策等,这个主体可能被视为实际控制人。例如,如果该主体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表决结果,如通过委托表决权或股权控制等方式,其在公司中的影响力便显著提升。

  2. 对董事会和高管的影响:实际控制人可能会对董事会决议、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提名或任免施加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通过拥有决定性投票权、控制董事会成员的选举或通过其他机制如影响性的建议或指示实现的。这种控制对公司的日常运营和战略规划产生重大影响,如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投资计划等。

  3. 对日常经营管理的影响:实际控制人可能控制公司的关键资产和资源,如公司财务凭证和账册、财务印鉴、公司公章、营业执照等。控制这些重要物品意味着对公司日常运营具有直接影响。实际控制人可能对财务人员的任免、资金的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有决定权,从而对公司的财务健康和运营效率产生直接影响。

  4. 其他影响情况:实际控制人的影响可能在公司对外经营和对内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实践中,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自身名义对外代表公司从事法律行为、影响公司文化和工作环境等。需要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例如,实际控制人可能通过非正式的方式如个人网络或影响力间接控制公司的决策。


控股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作为公司的主要力量,控股股东在公司运营中享有以下权利:


  1. 确保改制重组合规:控股股东负责确保公司在改制或重组过程中的合规性,包括分离社会职能和剥离非经营性资产。这项权利意味着控股股东在公司结构调整时扮演着决策者的角色,确保公司转型顺畅且符合法规。

  2. 依法行使权利:控股股东需严格依法行使其作为出资人的权利,同时保护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不能利用其控股地位谋取不正当的额外利益,这要求他们在行使权利时持公平和透明的态度。

  3. 人事提名权:对董事和监事的候选人提名权意味着控股股东在公司治理的人事配置上拥有一定的发言权。这一权利需遵循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保证提名过程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4. 不干预公司决策:控股股东不得越权干预公司的决策和日常运营,以保护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这要求控股股东尊重公司的独立运营和决策机制,避免不当干涉。

  5. 资产财务独立:控股股东需保持与公司在人员、资产、财务、机构和业务方面的独立性。这意味着控股股东与公司之间应有明确的界限,保证公司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控股股东的义务

 

控股股东在公司中拥有显著影响力,但同时必须承担一系列义务,以确保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害:


  1. 避免滥用地位: 控股股东不能滥用其在公司中的主导地位来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的利益。在实际操作中,滥用权利通常由控股股东实施。此外,对于那些不直接持有公司股份但通过投资关系或其他方式能实际控制公司的人(即实际控制人),也适用同样的约束。

  2. 不利用关联关系损害公司: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应通过其与公司的关联关系来损害公司利益。这些关联关系可能包括与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控制的企业之间的直接或间接联系。但是,国家控股的企业间的关系不仅仅因为共同的国家控股就构成关联关系。

  3. 对滥用权利负责: 如果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因滥用其权利或利用关联关系而损害了公司或其他股东的利益,他们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为你精准匹配专业顾问
1对1为您量身订做方案,解决各种问题
我想要
注册公司 公司变更 代账报税 办资质 审计 注销 其他

翻页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正.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专题推荐

预约专家,解答问题
18
在线客服
60分钟
无限沟通
99%
问题解决率
提交需求
接入客服
获取解答
立即咨询
开福区用户4分31秒前提交了需求
开福区用户8分47秒前提交了需求
雨花区用户1分32秒前提交了需求
开福区用户1分26秒前提交了需求
高新区用户3分14秒前提交了需求

工商财税顾问